《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因素分析第二十卷第六期2005年12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因素分析梁劲松(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摘要: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开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开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开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距。
2、;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05)o6007305一,前言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在中国是农村经济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调节者,也是国家政治行为和经济开展的聚结点.截至2002年年底,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808个,县级市393个,县1489个,自治县116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县域人口,平均45.4万人;县域。
3、经济GDP,平均2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0亿元.图1:全国县域人口比例图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有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人口总数到达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3%.(见图1和图2)基金工程: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工程(工程编号:03Y751F).收稿日期:20050927作者简介:梁劲松,男,楚雄师范学院经管系副教授.?73?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图2: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比例图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GDP达54000亿元,占全国GDP的56%.(见图3)图3:全国县域经济GDP比例图从我国西部地区与全国开展状况来看,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4、,有40多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成份,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全国154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旗),约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的96.72%,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7%,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解决温饱的3000多万人口大局部集中在这里.如果这局部地区的经济上不去,东西部差距将继续拉大,这不仅会导致西部地区的长期贫困,而且也会遏制东部地区持续快速的开展态势.也就是说,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的差距1.根。
5、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差距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北京市1个,河北省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1个,浙江省27个,福建省7个,山东省21个,河南省1个,湖北省1个,湖南省1个,广东省9个,重庆市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东部地区有94个,占94%;中部地区有3个,占3%;西部地区有3个,占3%,可见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最强的A级中,东部地区占总数的78.5%;中部地区占15.5%;西部地区占6.O%;比例结构与上年根本一致.在最弱的J级中,东部地区占总数的0.9%;中部地区占8.0。
6、%;西部地区占91.1%;在比例结构上,东中部地区比例下降,西部地区比例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最兴旺100县综合开展评测数据显示如下:.74.粱劲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因素分析表一各指数前100名县在东中西部的分布地区总指数开展水平开展活力开展潜力东部地区85886421中部地区851724西部地区771955这些最兴旺的县市分布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表中看出,东部地区明显走在前面,中西部地区的开展潜力占优,这说明中国地域经济开展极不平衡,差距正在拉大,内部竞争呈加剧趋势.按照市场化指数平均,东部为7.16,中部为5.47,西部为4.71,这反映了绝太。
7、局部东部省份经济开展程度比拟高,在市场化进程中走在中西部前面.在农村工业化方面,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从业人数,东部平均为36.8%,中部为24.2%,西部仅有18.9%;200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人为840元,而西部12省,市,区平均仅有483元.东,中,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比,1980年为1.11:0.93:1,1990年为1.28:1.05:1,2002年为1.92:1.3:1.在东部,5O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42个,而西部仅有14个.从人均GDP看,西部人均GDP从1998年的498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522美元,2000年为566美元,2001年为605美元,2002年为663美。
8、元,2002比1998年增长了33%.而同期东部人均GDP由1998年的1212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704美元,增长了41%.从西部与东部人均GDP差距的比值看,1998年为1:2.43,即东部比西部高出1.43倍,1999年为1:2.49,2000年为1:2.42,2001年为1:2.56,2002年为1:2.57,五年间由1:2.43扩大到1:2.57.从GDP增长率差距看,1998-2002年四年间,东西部GDP增长率,以1998年为100,东部11个省市区GDP四年增长指数分别是:7.36%,20.51%,32.85%,44.59%;西部12个省市区GDP增长指数分别是:4.82%。
9、,13.70%,24.59%,36.20%,四年时间,西部与东部的增长率都有很大提高,但西部与东部增长率的差距却由2.54个百分点扩大到6.81,8.26,8.39个百分点,呈逐年扩大趋势.看,去年城镇根底设施建设投资,东部地区占70%,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分别占17%和13%.无论东原有方案投资模式影响,相当局部省区城镇根底设施建设投人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西南个别省2003年该项投入占GDP比重不到1%.三,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不平衡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自然优势是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优势有两种: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自然优势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10、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变得越来越小,交通枢纽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单一非再生资源的长期使用,使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有衰退的可能.东部地区地处沿海,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与外界联系较为便利,地区开展的潜在经济时机较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大多为内陆地区和不兴旺地区,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劣,对外交往较少,经济开展的先天条件较差.75.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2.政府能动力因素.在县域经济中,县市政府及县市领导的能力作用非常大,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效劳效率是影响县域经济开展的重要方面.3.产业竞争力因素.县域经济要有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在这个产业群中,主导要明确,结构要合理.东部地。
11、区在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明显优于中西部,一是东部非公有经济开展迅区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开展速度和经济市场化程度都明显高于内地.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东部2000年农村居民总收入构成来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平均占到33%,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19.7%和15.5%,中,西部地区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A级有13个,B级有38个,C级有49个,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低于东部地区.5.人力资源因素.要加大县域内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留住高科技人才,也要加强对根底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的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教。
12、育的落后和人才的短缺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开展的主要因素.西部本身教育就落后,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又留不住,外地的人才更无法吸引过来.国家对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是非常必要的,但政策,资金必须通过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如何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目前中,西部地区亟须解决的大问题.6.县域经济活力因素.县域经济活力是县域经济的市场机制力量的表达,非国有经济比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力指标,其他还有:机关人数与就业总数的比率反映出就业导向和就业活力;GDP与就业总人数的比率也是一个反映经济产出活力的指标.在这些指标的比照上,东西部地区县域经。
13、济的差距就更加明显.7.外界互动力因素.县域与外界的互动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开展,在我国入世后,源,开发两个市场,提升竞争力.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区位,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与外界的联系不强,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开展.8.思想文化因素.思想观念往往主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虽然它不是经济开展的直接原因,但它从深层次影响着经济开展,而且往往是根本性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往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突出表现为:一是求平,求稳,安于现状的心态严重,风险投资意识差;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创新意识差;三是行动缓慢,对国家政策反响慢,常常是步东部后尘而错过了发挥政策效益的最好时机.9.政策因素.从。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止,我国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先发优势.东部地区利用一系列倾斜开展的优惠政策,在短短1O多年的时间内,就建起了一些国际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快速开展,但同时也拉大了与开展相对滞后的内陆地区的差距.区间经济产出水平的巨大差距.据专家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大多为轻型或混合型的工业结构类型.另外,在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家先放开了消费品市场,消费品价地,中,西部地区那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基地,于是东部向中,西部高价输出制成品,而中,西部那么向东部提供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这种产业布局和区位分工决定了中,西部与东部存在着?76.梁。
15、劲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兴旺地区县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因素分析不平等交换.由于东部企业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中,西部很难在制造业方面与东部竞争.中,西部地区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地位,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开展差距日益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陆浩.云南与西部.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意见.中国方案出版社,2o02.3王文长,李曦辉,李俊峰.西部特色经济开发.民族出版社,2000.4李保仁,赵春.迈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第二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李晓林.西部大开发科技方略纵横.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出版社,2o01.7田。
16、秋生.入世后的西部大开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8赵显人.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9延军平.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与对策.科学出版社,2001.10连玉明.中国数字黄皮书.北京国际城市开展研究院,200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3中国开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徐芸华)AnAnalysisoftheFactorsCausingtheUnbalancedEconomicDevelopmentinMinorityInhabitedAreasinWestChinaCompared,tlltheCountylevelEconomi。
17、cDevelopmentinRelativelyDevelopedAreasLIANGJinsong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factorsthatcauseunbalancedeconomicdevelopmentinminorityinhabitedareasinWestChinacomparedwiththecountyleveleconomicdevelopmentinrelativelydevelopedareas.KeyWords:WestChina;minorityinhabitedareas;county-leveleconomy;disparity;analysisoffactors?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