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49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金陵中学 苏华 一、人的四种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一般可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心 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4个等级: 心理健康状态 自己不觉得痛苦 快乐大于痛苦 他人不感觉到异常 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 社会功能良好 胜任各种角色,并能充分发 挥自身能力。(教师家孩子的心理问题) 亚健康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 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 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 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时间短暂 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损害轻微 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能完 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感觉“很累”、。
2、“没劲” 能自己调整 休息、聊天、运动、娱乐 心理障碍 不协调性 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 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损害较大 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 (或某几项)社会功能。 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 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 题。 心理疾病 强烈的心理反应 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 力下降,有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 绪低落、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 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 满、便秘或腹泻;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女性月经。
3、周期改变等等。 损害大 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 会功能。 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 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 )人的基本需要与 “ 需要缺失 ” 的矛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图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 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 “ 安全 ” 、 “ 爱与归属 ” 、 “ 自尊 ” 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二 )“人生发展关键期 ” 与 “ 阶段发展受阻 ” 的矛 盾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
4、2、成功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将导致人 格的积极发展;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 特征。 第一阶段: 1岁以前 信任与不信任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 被喂食物 受惊 被拥抱 哭泣 被拥抱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会觉 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 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 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第二阶段: 1岁 3岁 自主与羞愧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掌握大量的技能(如谈话,爬, 走等),孩子也有自己的 小主意 决定做某事或 不做某事。 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 持、鼓励及尊重,他会获得充。
5、满自主能力的感觉。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 在成长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批评及嘲笑, 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 第三阶段: 45 岁 主动与内疚 1、孩子的需要和行为: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 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 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 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 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 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 6岁 11岁 勤勉与自卑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
6、得到满足,老师和家 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 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经常 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 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 不及别人的感觉。 第五阶段: 12 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在这一阶段,年轻人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 是谁?”如果可以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自我同一性 就形成了,他们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 反之,则会出现角色混乱,不能很好的自我定位。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界。
7、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 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 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 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 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作业多 作业真多 作业真是多 作业真是多啊 作业真是他妈多 作业真是他妈多啊 我作业真是他妈的多 我作业怎么能那么多呢 我作业简直就是太多了啊 我作业简直就是做不完的啊 我作业简直他妈不是人做的啊 我作业简直就他妈不是人做的啊 你说这个时代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这个时代的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
8、我们这个时代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作业怎么那么多 你说我们这个时代学生他妈作业怎么那么多 谁能告诉我你爸妈是不是也对作业有很大意见 谁能告诉我这个时代的老师是不是他妈信口开河 就因为一句信口开河搞得我晚上熬夜写作业有木有 有意见的学生就在底下喊一句:我拒绝写作业好不好 三、如何早期识别心理问题? (一 )观察法 1、生活规律的改变。如讲究个人卫生、学 习用功的人、生活节约的人。 2、脾气的改变。脾气改变是许多心理问题 的早期症状之一。热情合群的人、有礼貌 的人。 3、情绪的变化。高涨、低落、情绪极不稳 定。 4、行为的变化。动作增多,呆板重复;举止迟钝,生活 懒散,收藏一些。
9、无意义的物品等。 5、多疑。如以前一向乐观大方,突然变得敏感多疑;或 感到有许多“居心不良”的人在有意捉弄他,甚至觉得报 刊文章、电影电视内容也是针对他的。 6、外表、谈吐的异常 如:突然描眉画眼的初一女生 以上各种表现是某些心理问题的早期症状,其表现如与过 去情况不同,又无原因可解释,应该考虑到其可能患有心 理疾病,可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 7、易自杀的 5类人群 导致自杀产生主要有社会学和生物学两方面因 素。最新发现自杀归类标准为 5大类人群: ( 1)具有遗传因素 (有自杀家族史 ); ( 2)抑郁程度严重者; ( 3)有自杀未遂史; ( 4)遭遇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 ( 5)周围人或朋友。
10、、熟人有过自杀行为等。 (媒体报道) (二 )通过了解和他(她)比较要好的人。其实学生性格的 最真实的表现,往往在非正式场合看得更清楚,在同龄人 中看得更清楚,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而后一种观察角度 一般是教师所缺乏的。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学生在非 正式场合的表现,还要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 (三 )通过班干部调查 (四 )联系家长、家访 (五 )和他(她)本人的谈话 (六 )心理测验 (七)在各种活动中、作品中了解分析学生 1、画树 树木人格测量法 要求:准备好一张 A4的白纸、 4B铅笔一 支和橡皮一块。然后在纸上画一棵带果实 的树,注意不能画松树,并在纸的背面写 上你的姓名、性别、出生年。
11、月。 画完之后,确认并记下树木的名称、果实 名称、季节时间、周围环境气氛和你的心 情。 2、画房树人 房树人图在白纸中的位置 居中:受测者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 心;偏左:受测者留恋过去;偏右:受测 者憧憬未来;偏上:受测者喜欢幻想;偏 下:受测者注重现实,对安全较为关注; 画在角落:受测者可能有病理性疾病。 3、自画像 (八 )沙盘 (九 )内心的我 自我填空 了解我的内心世界 1、我喜欢这样的人 : 。 2、对我来说,最好发生这样的事情: 。 3、我憎恨 。 4、 ,我感到孤独。 5、 我可能伤害了他。 6、看看现在的生活,我 。 7、我关心 。 8、我担心 。 9、 我很幸福。 10、。
12、 我感到不安。 11、我希望 。 12、我羡慕 。 13、对于我来说,最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 。 14、我喜欢自己,因为 15、大多数人认为我: (十一 )墨迹图 四 、如何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通过心理普查识别评估危机征兆信息,早期 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学校应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测查中 筛查出的高危对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 点学生实施跟踪关注,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 危机预防起到预警作用。 (二)探索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 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其发生 发展的特定规律: 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 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
13、上升。 其次,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诸如: ( 1)单亲家庭、孤儿、经济特困家庭学生,如遇 患病、失恋、竞争挫折、考试失误不及格、家庭 重大变故时,情绪行为有无反常等; ( 2)跟踪关注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对象; ( 3)关注处于高自律、高压力的尖子生等 等。力求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危机化 解于萌芽状态。 (三 )设立班级心理信息员,采取积极的预 防措施。 (四 )了解学生家庭,和父母建立关系,通过 改变父母、改变家庭来改变孩子。 孩子的问题 100%都有父母的问题 (五 )态度:爱、宽容、接纳 问题学生更需要爱,谁也不愿意自己成为问题学 生,是家庭和成长经历使然。 你相信学生是可以。
14、转化的吗? 萨提亚治疗理念 ( 1)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 变还是可能的。 ( 2)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 长。 ( 3)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连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 ( 4) 问题 困难 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 5)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 件对我们的影响。 (六 )掌握沟通技巧 什么是沟通 ?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 思想与 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 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送到,则意味着 沟通没有发生。 4、言出必行,言之必果 5、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 式。 。
15、6、一致性的表达 (七 )利用班会 “说出小秘密” (八 )心理健康课 “时间管理” “怎样与人相处” “期中考后的心理调节” (九 )让学生走近自己内心的活动 一中的“漂流瓶”活动 “在这三年高中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很多 个性化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是在最后高三 这一年,对于如何学习,如何自我鼓励和 调节,如何正确看待成败,如何处理与同 伴与集体的关系,你一定有了更独特的心 得。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感 悟凝聚成一封信,既是留给下一届学弟学 妹们的礼物,也是我们对目前生活的小小 反思与总结。” 本次活动的目的有三: 1、让高三同学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反 思,总结出个人的经验智慧,增强自信, 自我激励 ; 2、让高三同学的经验智慧能够在学校传承 下去,增加同学们的责任感以及对母校的 情感 ; 3、帮助下一年级同学汲取学长的经验,更 好地自我调试,适应高三生活。 (十 )绘画治疗 (十一 )沙盘治疗 (十二 )故事引导 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