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第一篇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42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柳林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山西省环境规划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西麓,黄河东岸,与陕北一衣带水、隔河相望,素 有“ 华北门户 ”“秦晋通衢” 之称。1987 年,柳林以 4 号焦煤为主的优质焦煤被列为 国家稀有煤种,柳林煤田成为全国三个国家级保护开采煤田之一。依托丰富的矿 产资源,柳林 县经济突飞猛进。2010 年,柳林财政总收入位列吕梁第一,全省第 二,经济社会 综合指数列中部百强第 34 位,入围“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 100 个中 小城市”。 但作为山西省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柳林县长期以来形成了经济结构单 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水环境质
2、量恶化、自然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 态环境问题,是山西资源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局面的一个缩影。2011 年, 柳林县被山西省列为首批“扩权强县” 试点县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 扩大柳林县管理权限,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活力,提升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十二五” 时期及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是加快柳林县 实现“ 转型跨越 ”的关键时 期, 重点实施绿色转型发展,夯实扩权强县基础,形成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 协调,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绿色发展道路,全力建设一个“ 实力”提升、 “活力”迸发、 “魅力”
3、绽放、“合力”凝聚的新柳林。 为了更好地促进柳林县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态功能等多个方面实现 绿色发展,促 进县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柳林县县委县政府组 织开展了柳林县试点扩权强县推进绿色发展重大战略系列研究,具体包括三个 专题共八项成果。柳林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为专题之一,包括柳林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重点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和 柳林县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两项成果。 2012 年年初,山西省环境规划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组成项目技术工作组, 承担了柳林县该项工作。2012 年 4 月,项目组对柳林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系统收 集了 2002-2010
4、年柳林县的社会经济、工业发 展、资源环境等方面大量资料,并 与柳林县各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充分沟通。本专题在对柳林县发展现状剖析基础 上,评估了柳林县资源环境条件及其现状利用水平,对其城市发展规划内容实施 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优化发展建议,以促进 当地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环境制约成为柳林县转型飞跃发展的短板。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人民政府及其环保局等有关部门 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 言 第一篇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I 目 录 1、基本概况 .1 1.1 发展历史沿革 .1 1.2 自然概况 .1 1.2.1 地理位置 .1
5、1.2.2 地形地貌 .2 1.2.3 地质概况 .2 1.2.4 气候条件 .3 1.2.5 水文 .3 1.2.6 土壤 .5 1.2.7 动植物资源 .6 1.2.8 地质灾害 .6 1.2.9 地震 .7 1.3 资源禀赋 .8 1.3.1 水资源 .8 1.3.2 土地资源 .11 1.3.3 矿产资源 .11 1.4 人文资源 .13 1.4.1 旅游资源 .13 1.4.2 地方文化及特产 .14 1.5 环境概况 .14 1.5.1 城市环境 .14 1.5.2 农村环境 .16 1.5.3 污染物排放 .16 1.5.4 工业污染防治 .17 1.5.5 生态保护与修复 .1
6、7 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8 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18 2.1.1 行政区划 .18 2.1.2 人口状况 .19 2.2 经济发展现状 .21 2.2.1 现状经济总量 .21 2.2.2 近年经济变化趋势 .21 2.2.3 产业结构及水平 .22 2.2.4 产业布局 .26 2.2.5 园区概况 .27 2.3 城镇化发展 .28 2.3.1 城镇人口比例 .28 2.3.2 城区建成区演变及绿化覆盖率 .28 2.3.3 城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29 3、现状剖析 .33 3.1 自然条件 .33 3.2 环境质量 .34 3.3 城市建设 .35 3.4 经济发展 .36
7、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1 1、基本概况 1.1 发展历史沿革 柳林县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属赵国边邑离石。 史记 赵世家载:“武灵 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 。秦时属太原郡。汉时 置西河郡,后几经废置。北宋时期, 县境属石州治下的离石、定湖等县,后期部分地区隶属晋宁军。金时县境大部分 属石州治下的孟门县,县治在今孟门镇。元朝初年,孟门、方山二县并入离石,今 县境分属离石、宁乡二县。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元年石州改称永宁州。明 代后期,县 境属山西承宣布政司太原府治下的永宁州。清朝时期,县境分属汾州 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 民国元年(1912) ,实行省道县建置,县境属山西省冀宁道辖下的
8、永宁、宁乡 二县。民国 3 年,永宁改称离石、宁 乡改称中阳。民国 29 年(1940)1 月,离石县抗 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之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四专区。 1945 年,柳林、离石相继解放。 1946 年,中阳 县解放,县境仍分属吕梁地区 四专区辖下的离石、中阳两县。 1971 年 4 月,从离石县西部划出柳林、薛村、军渡、龙花垣、吉家塔、成家庄、 孟门、西王家沟、刘家山、 贾家垣、结绳墕、 枣林、 东窊、交口 1 镇 13 个公社,从 中阳县西部划出龙门垣、庄上、陈家湾、金家庄、留誉、张家圪台、 苇园沟、三交、 高家沟、石西、贺家坡、杨家峪 12 个公社组 建成新的离石
9、县。1971 年 5 月离石县 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 月 5 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隶属吕梁地区。 1.2 自然概况 1.2.1 地理位置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介于东经 1100600 1103730、 北纬 370847373815之间。东与离石、中阳交界,南和石 楼为邻,西与 陕西省吴堡、绥德、清 涧等县隔河相望,北和临县毗连。县城距离石 区 28 公里,距太原市 219 公里,距北京市 761 公里。孝柳铁路穿越境内,县城距 起点站孝西站 110 公里,距终点站穆村站 6 公里。 地理位置示意详见 图 11。 图 11 柳林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
10、现状剖析 2 1.2.2 地形地貌 柳林县地处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 山地、丘陵、残塬和沟谷 阶地四种地貌类型,由垣、梁、峁、坡、沟谷、川台各 类地 貌及黄河河谷沟侵蚀堆积阶地所构成。 三川河由中部东西横贯柳林县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 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 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只有 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 县境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 1525m,为该县最高点;西南 部三交黄河滩海拔 607m,为全县最低点。柳林 县南北长
11、38km,东西宽 30km,全 县总面积 1287.36 平方公里。 柳林县地形地貌示意见 图 12。 1.2.3 地质概况 柳林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地层组成总特点是东部地层时代老,向西逐渐变新。太 古界分布于县境东部,约占全县面积的 5;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县境的中部和东 部,约占全 县境的 15,中生界主要分布于县境的西南部,约占 10;新生界分 布面积最广,占到全县面积的 70以上。其中太古界仅分布在东境的下白霜 王家会的大雨墚一带,呈东西向条带状零星出露于各沟谷槽部;第四系主要分布 于三川河河谷柳林镇蔡家沟、寨东至穆村、薛
12、村一带。 该地区构造为鄂尔多斯地区的东缘,位于吕梁山块隆与鄂尔多斯断块接壤 的南北向构造带西侧。区内构造简单,其构造基本形态总体上表现为由北东向西 南渐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以几度至几十度的倾角缓慢向西插入黄河底下,期间伴 随有平缓的褶曲。 图 12 柳林县三维地形地貌图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3 1.2.4 气候条件 柳林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春旱频繁、夏季炎热、秋雨 充沛、冬季干旱、四季分明。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 2482.2h 左右,太阳总辐 射量 139.8 kcalcm。年平均气温 10.7,月平均最高气温(7 月份)24.4,月 平均最低气温(1 月份)-10.
13、6;极端高温 39.4,极端低温 -23.5;年0的积 温 4255;年平均土温(地表 10cm 以下)11.8,全年封冻期 110d 左右 (11、12、1、2 四个月);年无霜期 199d 左右( 3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降水不足, 且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 500mm 左右,最多 680.7mm,最少 242.1mm,相对湿 度 55%,干燥度 1.28。全年主导风向为静风 ,次多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 1.8m/s,极端最大 风速 20m/s。 1.2.5 水文 (一)地表河流 柳林全县的河流有黄河以及属黄河一级支流的三川河、屈产河、留誉河。全 县有 2.5km 以上的支沟 31
14、69 条,有小泉水的 1215 条;0.5km 以上的支毛沟 6000 余条,其中有小泉水的 1794 条。 黄河在县西北由临县进入该县后冯家沟村之后向南流经该县西部地区的孟 门镇、薛村 镇、石西 乡 、高家沟 乡、下三交镇 的 40 个村庄,至下三交镇下塔上村 入石楼县境。境内流长 56.7km,年平均径流量 3.971010m3,最大洪峰流量 26.8 m3/s。 三川河主流北川河发源于方山县和岚县界山赤坚岭南麓,流经离石、中阳、 柳林。柳林段位于三川河中下游起李家湾到石西乡上庄村汇入黄河。境内流长 66.7km,流域面积 5.65104km2,年平均流量 为 4.3 m3/s。三川河流经
15、县城东之上 青龙、寨东村时汇入柳林泉,泉水流量大, 为 2.8 m3/s。 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县石楼山西侧至白羊峁西南入该县境,流经该县南部边 沿的长兴、横岭、庄头 等村,至下三交 镇的下塔上村汇入黄河。全长 74.9km,流 域面积 1220km2,平均年径流总量 4.35107m3,平均流量 1.38 m3/s。 留誉河起源于中阳县柏林,流经中阳县、柳林县在三交镇下堡注入黄河,沟 长 58.3km,流域面积 346.43km2(其中:柳林 县 132.69 km2,中阳县 213.74 km2 ), 平均宽度 5.85km,沟道比降 19.36,属黄河一 级支流。 贺龙沟起源于王家沟乡大龙咀
16、沟,孟门镇贺龙沟注入黄河,沟长 18.8km,流 域面积 68.7 km2,平均宽度 3.62 km,沟道比降 41.7,属黄河一级支流。 孟门沟发源于成家庄镇峁王局,孟门镇孟门注入黄河,沟长 18.7km,流域面 积 58.86 km2,平均宽度 3.15km,沟道比降 39.57,属黄河一级支流。 小河沟发源于成家庄镇村王村,孟门镇小河沟村注入黄河,沟长 14.7km,流 域面积 39.06 km2,平均宽度 2.66km,沟道比降 27.42,属黄河一级支流。 地龙堡沟发源于柳林镇上闫家山,孟门镇地龙堡注入黄河,沟长 11.2km,流 域面积 24.79km2,平均宽度 2.21km,沟
17、道比降 36.34,属黄河一级支流。 高家沟发源于高家沟乡大成垣村,高家沟乡王家塔注入黄河,沟长 6.7km, 流域面积 18.04km2,平均宽度 2.9km,沟道比降 58.2,属黄河一级支流。 西畔沟:起源于三交镇白家垣,三交镇坪头注入黄河,沟道长 15.2 km,流域 面积 24.79km2,平均宽度 1.63km,沟道比降 27.6,属黄河一级支流。 地表河流水系分布示意详见 图 13。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4 (二)泉水和地下水 泉水: 柳林县境内共有 514 处可统计水量的小泉,年出水量 8.71106 m3。寨东村 附近的三川河河床,共有小泉 32 个,丰水期涌水量最多为
18、 4.6l m3/s,枯水期涌水 量最少为 1.7 m3/s,年出水量为 1.07108 m3。 柳林泉是该县境内最大的泉群,位于柳林县城以东约 3.0km 处,东至寨东大 桥、西至薛家湾小河口,东西长 2.4km,南北 宽约 0.8km,泉源区面积约 2km2。柳 林泉水的补给主要是离石、方山、中阳、临县 西部、柳林大部分大气降水和地表 水渗漏,补给 区域面积约 4969km2。柳林泉受地 质水文条件控制水位呈上升趋势, 有百十个泉眼流出,大者 50m3/s,小至 线流,集中出露于流径区的三川河河床两 岸及河底,近年平均流量 23m3/s。柳林泉根据水温水质差异可分为 5 个泉组,即: 北岸
19、寨东、 杨家港、刘家圪达泉组、南岸 龙门 会、上青龙泉组。北岸水温 1621, 水质类型 HCO3Cl-NaCa 型或 Cl-Na 型,南岸水温 16.518,水质类型 HCO3Cl-CaNa-CaNa 型或 HCO3Na-Mg 型,北岸水质较差,南岸较好。 柳林泉泉域范围北部边界:以岚县普明河、临县湫水河与三川河地表分水岭 为界,由西向东自临县铁炉沟杏花沟方山县下代坡西沟神堂沟。东部边 界:以三川河与汾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为界,由东北向南自方山县神堂沟离石 市黄土湾后南沟中阳县三角庄石板上。南部边界:以三川河的南川河分水 岭上顶山的主峰与郭庄泉域为界,西起中阳县刘家庄风尾王山底。西部边界: 以
20、奥陶系顶板埋深 300m(或顶板标高 480570m)为滞水边界,北起临县铁炉沟 程家塔车赶柳林县成家庄曹家山中阳县虎头峁石口头南岭上 刘家庄。泉域总面积 4729km2,其中碳酸盐岩裸露区面积 454km2,主要分布于泉 域的东部和北部,占泉域面积的 30.75。 图 13 地表河流水系分布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5 柳林泉域范围及保护区分布示意见 图 14。 地下水: 该县地下水资源总储量为 2.21107m3,大部分是贫水区和极贫水区。贫水区 面积 1052km2,占总面积的 81.7%;极贫水区共 222.1km2,占总面积 17.2;较富 水区 13.6km2,占总面积的 1.1
21、。 1.2.6 土壤 根据土壤普查统计,柳林县有草甸土和灰褐土两个大类,有浅色草甸土、灰 褐土化浅色草甸土、灰褐土性土、灰褐土和山地灰褐土五个亚类,具体还可分为 22 个土属、 45 个土种。 草甸土:发育在洪积冲积物母质上的隐域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三川河沿 岸的李家湾、柳林、穆村、薛村等乡镇所属的河谷阶地以及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 的孟门、军 渡、下三交等乡镇;此外大黄沟、贺龙沟等较大的沟谷底部的低凹下湿 处也有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地段,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 0.92。由于 地面平坦、水肥条件好,该类土壤是该县水平较高的土壤。有浅色草甸土和灰褐 土化浅色草甸土两个亚类。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
22、在沿川较宽阔的河谷阶地低处, 有机质含量为 0.111.5,平均含量为 0.9;全氮含量为 0.0120.172,平均 含量为 0.069;全磷含量在 0.0470.172之间。灰褐土化浅色草甸土是草甸化 向灰褐土化过渡的土壤类型,零星分布在河谷阶地较高处,面积不大,往往还同 浅色草甸土复域分布;有机质含量为 0.321.6,全氮含量为 0.030.097,全 磷含量在 0.050.059之间。 灰褐土:主要发育于黄土及洪积坡积物母质上,具有质地均匀、结构疏松、土 层深厚、矿 物质组成复杂等特性,是该县主要的农业土壤类型,共有灰褐土性土、 灰褐土和山地灰褐土三个亚类,占全县农业土壤总面积的 9
23、3.48。灰褐土性土, 发育于海拔 l 250m 以下的黄土丘陵区,绝大部分是农耕地。灰褐土成土母质为 图 14 柳林泉域范围及保护区分布示意 柳林县概况与发展现状剖析 6 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土层深厚,土性软绵,侵蚀轻微,土壤肥力较高,表层有机质 含量最高可达 1.16,主要分布在地形比较平坦的黄土残塬和河谷阶地。山地灰 褐土发育于黄土母质上,土层较厚,表层石灰反应强烈,主要分布在该县东部海 拔 l 250l 500m 之间地段。 柳林县土壤类型分布见 图 15。 1.2.7 动植物资源 柳林县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兽类、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虫类等六类。 由于天然林地较少,缺少大型动物栖息
24、环境,境内未见大型猛兽,野生动物主要 有野鸡、野兔、黄鼠、青蛙等。 柳林县植物资源可分为自然植被和农作物两大类。自然植被资源莎草科有 苔草、大莎草等;禾本科有针茅、野古草、黄贝草、白羊草等;豆科有山野豌豆、胡 枝子、歪头 菜、草木榍等;杂草科种类繁多,主要有艾、山马兰、铁杆蒿、 车前子等; 共有药材 242 种,其中野生和家种植物类药材共 181 种,野生植物类药材中以狼 毒、败酱草、五加皮 为 最多。天然林面 积占林地面积的 0.28,其余 99.72为近 年来营造的人工林。天然林树种以侧柏、白皮松为主,为多代天然更新的次生林。 农作物有大豆、谷子、玉米、马铃薯、枣树、苹果、核桃等 30 余
25、种。 1.2.8 地质灾害 柳林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含地裂缝)、泥石流等 四大类,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据调查统计,全县范围内共有各类 地质灾害隐患点 201 处,其中已发生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仍有威胁的地质 灾害隐患点 56 处,占总数的 28%;地质灾害 隐患点(潜在崩塌、滑坡、泥石流)145 处,占总数的 72%。其中自然因素造成的 17 处,其余 184 处均为人为因素造成。 根据柳林县生态功能区划成果,考虑柳林县坡度、地质、降水侵蚀力、土 地利用类型、 矿产开采及道路、河流和断裂带的缓冲 6 个单因子敏感性分布因素, 将柳林县全域按地质灾害敏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篇 柳林县 概况 发展 现状 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