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8285-2018重点解读[共34页]
《GB18285-2018重点解读[共3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18285-2018重点解读[共34页](22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182018 年9 月 27 日 发布 2019年 5 月 1日 实施生态环境部 、 国家市场 监督管理总局一、术语定义1、轻型汽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 M1 类、M2类和 N1 类汽车。2、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 3500kg 的汽车。3、M(载客汽车)、N(载货汽车)类汽车M 1 M 2 M 39 座5000kgN1 N2 N33500kg 12000kg4、汽车排放检验: 指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对汽车进行的各项排放检验, 包括新生产机动车下线检验、注册登记检验、在用汽车检验、监督抽测等
2、。5、新生产汽车下线检验 :指新生产汽车出厂或入境前进行的检验。也适用于销售环节进行的环保检验。6、注册登记检验:指对申请注册登记的汽车进行的检验。7、在用汽车检验:指对已经注册登记的汽车进行的检验,包括在用汽车定期检验、监督性抽检及在用汽车办理变更登记和转移登记前的检验。8、监督抽测:指在出厂前对新生产汽车的抽检,以及在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和道路上对在用汽车进行的抽检。9、基准质量:指汽车的整备质量加上 100kg 。1 0、排气污染物:指排气管排放的气体污染物。通常指一氧化碳( CO、%)、碳氢化合物( H C,正己烷当量换算)及氮氧化物( N Ox)。氮氧化物( N Ox)质量用二氧化氮(
3、 N O2)当量表示。碳氢化合物(H C)浓度以碳( C)当量表示。1 1、高怠速转速:本标准中将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 2500 200r/min ,重型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 1800 200r/m in ;如不适用的,按照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1 2、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 1kg 燃料实际给予的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的质量比。1 3、两用燃料汽车:既能燃用汽油又能燃用一种气体燃料,但不能同时燃用两种燃料的汽车。1 4、单一燃料汽车: 只能燃用某一种气体燃料 (LPG或 NG)的汽车,或能燃用某种气体燃料 (LPG或 N G)和汽油,但汽油仅用于紧急情况或发动机起动用,
4、且汽油箱容积不超过 15L 的汽车。1 5、车载诊断 OBD系统:指安装在汽车和发动机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属于污染控制装置,应具备下列效用:a)诊断影响排放性能的故障;b)在故障发生时通过报警系统显示;c)通过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的信息确定可能的故障区域并提供信息离线通讯。1 6、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指关于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通告 (国环规大气20163 号)规定的机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包括企业对该车辆满足排放标准和阶段的声明、车辆基本信息、环保检验信息以及污染控制装置信息等内容。二、检验项目(一)、注册登记、在用汽车环检项目规定1、外观检验(含对污染控制装置的检查和
5、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核查) 。2、车载诊断系统( OBD)检查。3、排气污染物检测。(1)、双怠速法: C O、H C、 (高怠速,否决项)适用非工况法轻型汽油车、重型汽油车(2)、简易瞬态工况法: C O、H C、N OX适用于工况法检测的轻型汽油车4、燃油蒸发检测。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臭氧污染状况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车辆的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进行检测。5、变更或转移登记车辆的环保检验按照当地政府规定, 但至少要进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和 OBD检查(如适用)。6、对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按要求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上报相关排放数据的车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数据上报情况可以给予免于环保
6、上线检验。(二)、外观检查项目三、判定标准(一)、限值判定1、双怠速法怠速 高怠速类别CO (%) H C( 10-6 )1) CO (%) HC( 10-6)1)限值 a 0.6 80 0.3 50注:1)对以天然气为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该项目为推荐性要求。发动机在高怠速转速工况时, 应在 1.00 0.05 之间,或者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2、简易瞬态工况法类别 CO(g/km) HC(g/km)1) NOx(g/km)限值 a 8.0 1.6 1.3注:1)对于装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该项目为推荐性要求。应同时进行过量空气系数( )的测定。检验报告单无此项目判定记录。3、燃
7、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EVAP)检验a、进油口压力:系统初始压力稳定在 3500 250Pa,保持 120s,压力损失不得超过 1500Pa。b、油箱盖:压力损失测试:燃油液面顶部有 1L 的空间,启动时压力规定为 7000 250Pa,10s 测试中,压力损失不得超过 1500Pa。泄漏流量测试: 7500Pa压力条件下,泄漏流量不得超过 60mL/min。4、车载诊断系统( OBD)检查自 2019 年 11 月 1 日起,2011 年 7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轻型汽车, 以及 2013 年 7 月 1 日以后生产的重型汽车, OBD 检查不合格,总评判定为不合格。(二)、判定规则1、任一
8、外检项(否决项)不合格,总评判定为不合格。2、任一检测参数超过限值范围,总评判定为不合格。3、若车辆存在故障指示器故障(含电路故障) 、故障指示器激活、车辆与 OBD诊断仪之间的通讯故障、仪表板故障指示器状态与 ECU中记载的故障指示器状态不一致时, 均判定 OBD检查不合格。如果诊断就绪状态项未完成项超过 2 项,应要求车主在对车辆充分行驶后进行复检。注册登记、在用汽车 OBD 检查自 2019 年 5 月 1 日起仅检查并报告, 自 2019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燃油蒸发测试项目是否检查判定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行确定。4、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限值 a。对于汽
9、车保有量达到 500 万辆以上,或机动车为当地首要空气污染源,或按照法律法规设置低排放控制区的城市,应在充分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经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可提前选用限值 b,但应设置足够的实施过渡期。跨地区检测的,如车辆登记地或检测地中有执行限值 b 的,应符合限值 b 要求,测量方法允许按照检测地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四、记录报送1、所有自动检测过程信息、外检信息都需记录、保存,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传输。2、检验报告纸质档案保存期限应不少于 6 年,电子档案保存应不少于 10 年。3、所有本地计算机储存的数据都应保存至少十年,保存期内不能进行修改和删除
10、。五、外观检查对于在用汽车检验,外观检验前应进行环保联网核查,查验车辆有无环保违规记录。记录传递基本信息,根据报告显示内容,上图中红色圈注项目须外检人员核查、记录,供登录人员录入。外检具体记录信息和项目以省环保部门统一制定的外检记录单为准。(一)、注册登记检验1、查验环保随车清单内容与信息公开内容是否一致。2、检查车辆污染控制装置是否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一致。(二)、在用车检验( 为否决项)1、车辆机械状况是否良好。2、排气污染控制装置是否齐全,正常 检查催化转化器型号、数量是否与环保通告信息一致,外观是否完好、固定,连接是否可靠。3、车辆是否存在烧机油或者严重冒黑烟现象 检查外观及安装紧固部位
11、是否完好, 不得有腐蚀、漏气、破损或松动现象。4、曲轴箱通风系统是否正常。检查内容:通风软管有无开裂、破损现象,连接处是否紧固,有无漏气现象。配置直通 PCV 阀的车辆,发动机怠速时,连同软管拔下 PCV 阀,堵住阀口,发动机怠速转速应有波动,以确定其效用是否正常。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相关知识: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防止发动机漏油,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提高经济性,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曲轴箱通风系统通常采用强制通风方式,是将曲轴箱内的混合气通过连接管导向进气管的适当位置,返回气缸重新燃烧。现在车辆通常在软管与气缸盖连接处装配曲轴箱通风阀 (PCV),为单向阀。 对于真空控制阀门开启的 PCV,在
12、发动机低负荷时,阀门关闭,高负荷时打开,曲轴箱油气通过 PCV 阀、软管进入进气歧管。部分车辆还在连接曲轴箱与进气管的管路中装配一个油气分离器,把从曲轴箱内抽吸的油、气进行分离,使液态的油流回曲轴箱,气态的气吸入进气管,这样可以减少机油的消耗。5、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EVAP)是否正常 此项目为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外观检验要求,标准附录 E 所规定的进油口压力测试及油箱盖测试本地不会进行检验。检查内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连接管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完整,有无老化、龟裂、破损或堵塞现象;活性炭罐有无缺失或损坏;油箱盖有无缺失、明显缺陷或错误使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是利用活性
13、碳罐作为燃油蒸汽的存储器来吸收油箱中的汽油蒸汽, 防止蒸汽进入大气中。在发动机运行时,活性碳罐中被活性炭吸附的汽油蒸汽重新被吸入进气系统中,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涉及结构部件是:活性碳罐、碳罐电磁阀。活性炭罐壳体上接有三根管子。第一根管子从油箱来,它把油箱里经油气分离出来的燃油蒸汽导入活性炭罐;第二根管子与大气相通。当发动机运行时,新鲜空气由此进入活性炭罐;第三根管子与活性炭罐的电磁阀相连。当发动机工作时, ECU 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当电磁阀开启时,进气真空度把活性炭罐内存储的燃油蒸汽吸入进气歧管,随新鲜混合气体一起进入气缸燃烧。6、车上仪表工作是否正常保持汽车发动机运行状态,重点检查水温表、机油
14、压力表、气压表指示是否正常,包括仪表自身效用和车辆技术状态两个方面是否符合上线检验的基本要求。7、有无可能影响安全或引起测试偏差的机械故障该项具体检查内容待定。预计是车辆基本制动性能(包括驻车制动) 、传动轴螺丝紧固、轮胎、轮辋有无破损、轮胎螺丝及半轴螺丝是否齐全紧固,排气管口与驱动桥、车轮间隔距离是否影响探头插入和固定,车辆运行中是否存在干涉等等。8、车辆进、排气系统是否有任何泄漏检查进气管连接固定情况,核查排气系统外观是否存在破口(通常带黑边) ,或通过排气系统声音判定是否有泄漏。9、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冷却系统等有无明显的液体渗漏1 0、是否带 OBD 系统1 1、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视检
15、轮胎与地面压花, 或使用榔头敲击车轮胎冠, 通过声音判定, 必要时使用轮胎气压表确定。1 2、轮胎是否干燥、清洁1 3、是否关闭车上空调、暖风等附属设备1 4、是否已经中断车辆上可能影响测试正常进行的效用,如 ARS、ESP、EPC 牵引力控制或自动制动系统等。1 5、车辆油箱和油品是否异常检查油箱是否固定可靠,有无燃油渗漏情况,油箱盖是否有效密封加油口。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低、中、高速是否运转平稳,排气有无明显异味。1 6、是否适合工况法检测根据车型结构识别是否四驱车, 带 ESP效用车辆是否有解除按钮, 总质量是否大于 3500kg,以初步判断是否适合工况法检测。六、环境条件环境温度: -5
16、45相对湿度: 85%七、操作程序(一)双怠速法1、检测前准备(1) 、仪器准备:排气分析仪完成预热和自检。仪器在开始试验前 2min 内,完成自动调零、环境空气测定和 HC残留量的检查。取样系统在每次关机前至少连续清洗 15min,若为反吹清洗则不少于 5min。(2)、测试车辆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正常状态,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露。(3)、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润滑油测温计等测量仪器。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应不低于 80,或者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热车状态。2、检测操作规程(1)、启动发动机,逐步从怠速状态加速至 70%额定转速,运转
17、30s,降至高怠速状态。高怠速状态: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器的车处于“停车”或“P”档位);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阻风门应处于全开位置,踩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 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如无文件参考,可设定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为 2500 200r/min ,重型车高怠速转速为 1800 200r/min 。(2)、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于 400mm,m并固定在排气管上。(3)、维持 15s 后,仪器读取 30s 内的平均值,作为为高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的汽
18、车,还应同时读取过量空气系数( )的数值。(4)、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态 15s 后,由仪器读取 30s 内的平均值,作为为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5)、若为多排气管时,按照上述第( 1)(4)步骤分别进行测试,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6)、若车辆排气管长度小于测量深度时,应使用排气加长管。3、过程控制检验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则数据采集无效,检测重新开始或退出。(1)、仪器出现通讯故障。(2)、发动机转速超差 100r/min 。(3)、测试过程中的任何时刻 CO+CO2 6%。(4)、HC残余值 20 10 -6vol 。(二)、简易瞬态工况法1、检测前准备(1
19、)、仪器准备:排气分析仪完成预热和自检。取样系统在每次关机前至少连续清洗 15min,若为反吹清洗则不少于 5min。(2)、车辆准备:在发动机上安装润滑油测温计。关闭空调、暖风等附属装备。装备牵引力控制装置的车辆应关闭牵引力控制装置。试验前,车辆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各总成的热状态符合汽车技术条件规定,并保持稳定。(3)、将可移动式冷却风机对置于测试车辆正前方,距车辆散热器约 300mm,并开机运行,为发动机强制降温。(4)、车辆轮胎应干燥,轮胎间无夹杂石子等杂物。车辆驱动轮位于滚筒上,在两侧驱动轮外侧安装挡轮,在非驱动轮前安装档块,确保车辆横向稳定。对于前轮驱动车辆,试验前使用驻车制动保持车
20、辆稳定。(5)、测功机开机应预热,停机或不满足温度要求时应自动预热待机。开机预热后,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滑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2、检测操作规程(1)、仪器在开始试验前 2min 内,完成自动调零、 环境空气测定和 HC残留量的检查 , 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后续的排放测试:-6 -6a、HC7 10 、CO0.02%,NOx25 10;b、取样管路中 HC 残留浓度相比环境背景空气不超过 7 10-6。c、环境空气中 O2 浓度的读数应该在 20.8 0.3%的范围内。(2)、将分析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至少 400mm,若深度不能保证,应加长排气管,并固定在排气管上。将气体质量分析系
21、统的锥形管安装到车辆排气管上,并按要求进行固定,注意排气收集软管的布置和走向都不应明显增加系统流动阻力。对单排气管车辆测试时,应堵塞闲置收集软管的管口。对独立工作的多排气管应同时取样。(3)、发动机怠速运转 40s。在 40s 终了时,引车员按照司机助提示信息,通过油门、离合器、制动等的配合,操作车辆跟踪试验工况曲线,进行工况循环操作,并同时开始取样。循环运转工况流程如下图所示。(4)、怠速工况:怠速期间,离合器接合,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对于手动或半自动变速器,为按正常循环进行加速,车辆应在循环的每个怠速后期,即加速开始前 5s,使离合器脱开,变速器置于一挡。对于自动变速器,应置于 D挡。(5
22、)、进行加速时,在整个工况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加速度恒定。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加速工况,如果可能,所需的额外时间应从工况改变的复合公差允许的时间中扣除,否则,应从下一等速工况的时间内扣除。 自动变速器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加速工况, 应按手动变速器要求,操作挡位选择器。(6)、所有减速工况时间内,油门踏板完全松开,离合器接合,车速降至 10km/h 时,使离合器脱开,但不操作变速杆。如减速时间比相应工况规定的时间长,则允许使用制动配合减速;反之,应由下一个等速或怠速工况中的时间补偿,使循环按规定的时间进行。(7)、等速工况应保持油门踏板位置不变的方法实现。从加速工况过渡到下一个等速工况时,
- 配套说明: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34页 GB18285 2018 重点 解读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