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质量事故案例汇总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质量事故案例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商科军 2015年 9月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1:因图纸审核不清造成的钻孔桩定位偏差 1 事故概况 某施工单位在管段内的 A特大桥桩基施工过程中,造成 A特大桥 42# 46#墩、 51#墩 59#台,共 14个墩台的 116根钻孔桩整体向线 路左侧偏移 2m。 2 事故原因分析 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未进行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中明确左线作 为控制线,测量人员错误的将左线当成线路中线进行坐标计算及测 量放样,造成钻孔桩偏移。项目部测量人员配备不足且工作年限较 短,缺乏相关施工经验,未执行测量复核制。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2:因字迹不清导致的放
2、样错误 1 事故概况 某施工单位施工 A桥梁,其中一根钻孔桩向大里程侧偏位 1米。 2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计算理论坐标和放样使用坐标发现:该钻孔桩的理论 坐标计算无误,现场放样使用坐标也无误。但因该坐标数据正好处 于坐标表的折缝处(数字不清),现场技术员在放样过程中误将 Y 坐标个位数 5看成 6,桩位复核时,另外一技术员也误将 5看成 6所造 成。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3:曲线段桥梁整体偏移 1 事故概况 某施工单位施工某铁路联络线工程,管段内 A大桥位于半径为 600m的曲线上,工程进入铺轨阶段后,铺轨单位发现梁位不正,停 工复查发现,梁位最大偏差达到 420mm。 2
3、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施工单位在施工桥梁时未考虑墩台中心的偏距 ,在曲线段墩台中心坐标计算时,直接按照左线中心右偏线间距的 一半为墩台中心,未考虑桥梁偏距,架梁单位在架梁时未复核施工 单位所弹出的架梁墨线,导致曲线段桥梁共 7个墩台出现偏差。最 后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对误差超限的墩台重新进行检算并编制加固 设计文件,分别采取了基础加宽和桥墩加宽的措施。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4:某铁路墩柱测量质量事故 1 事故概况 在某新建铁路 #116号墩的墩柱立模标高测量中,由于技术人员缺 乏,现场技术人员利用工人扶尺测量(水准尺为铝合金塔尺),待墩 柱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技术主管进行巡
4、视发现墩柱模板总体高度与图 纸所示高度不吻合(模板为定制钢模,每节高度已知),遂立即通知 现场停工,进行测量复核,最后复核发现墩柱模板总体高度多出 20cm 。因多出的 20cm模板位于立模底部,造成所有墩柱模板拆除重新安装 ,墩柱上部钢筋拆除,重新绑扎。 2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测量复核分析,确定为现场技术人员在利用工人扶尺测量时 ,有近 20cm的水准塔尺没有完全拔出,立模完成后项目部测量组未对 模板的标高进行复核,只复核了墩柱顶的平面位置,导致测量错误。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5:某桥梁钻孔桩施工测量质量事故 1 事故概况 某桥梁钻孔桩使用冲击钻施工,在 1-2( 1号墩台第
5、 2根桩)桩灌注完 成后,现场工人对 1-2桩上部进行了回填,由于 1号墩台处的地下岩层较硬 ,钻孔进度较慢,在 1号墩台作业钻机移至别处墩位施工。一个月后,现 场测量人员重新放样 1-2桩,钻孔队伍对 1-2桩冲击钻孔,当钻至约 6米深 时,发现泥浆中有钢筋碎渣状东西,遂停止钻进,经确认 1-2桩已于一个 月前完成灌注施工,此次钻进对灌注完成的 1-2号桩造成彻底破坏,造成 损失十余万。 2 事故原因分析 现场测量人员对放样后的桩位未在测量作业本进行记录(测量作业本 绘有每个墩位的桩位布置图,放样完毕应在桩位图上涂黑),亦未与现场 技术人员沟通钻孔桩灌注完成情况,导致了桩位在灌注完成后的重复
6、放样 ,从而造成了已灌注完成的桩位遭到彻底破坏。 第八篇 测量质量事故案例 质量事故 6:某新建铁路引入既有车站轨道测量质量事故 1 事故概况 某新建铁路,设计时速 350km/h, DK0+000处位于既有站场内, 施工单位利用测设好的 CP 数据,进行站场内轨道施工测量。在铺 设好多组道岔之后(道岔为有砟轨道,站场内为有砟轨道,站场外 为无砟轨道),发现整体轨面标高低了 1cm,造成损失 20余万。 2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复核发现施工所用的 CP 点高程为棱镜杆高程,而实际应 用高程杆高程(高程杆高程与棱镜杆高程相差 1cm),从而造成了 轨面标高的整体偏差。若此工程为无砟轨道,将会造成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质量事故 案例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