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国有林场改革后员工分流安置问题的探析
《第七组国有林场改革后员工分流安置问题的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组国有林场改革后员工分流安置问题的探析(35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 国有 林 场 改革 引发 的员 工分 流及 安置 问题 探析 职 工 绩 效 考 核 对 国 有 林 场 改 革 引 发 员 工 分 流 安 置 的 思 考 分流安置原 则 职工安置办 法 补助标准 分流安置程 序 案例 绩效考 核的原 因 绩效考 核的方 法 案例 等级 划分 合格者 留用 不合格 的富余 员工分 流安置 国有林场的概念 首先来了解一 下相关概念 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 林业生产 性的事业单位 ,在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叫国营林 场。国有林场的林地、林木等全部生产资料和产 品都是国家财产。我国的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 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
2、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 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 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 国有林场的改革带给员工的 好处。看视频 林业人力资源 1358309683134.mp4 凡事都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到 2 0 0 0 年,完全停止生态公益林经营 性采伐,调减木材产量 1 0 0 0 万立 方米,杜绝超计划采伐。问题立刻 出来了 富余人员 1 0 0 万,占 林区人口近 1 3 ,占在职职工 7 0 ,也就是说 7 0 的林业在职职工 要下岗分流!人员哪里去? 探析国有林场改革引发的人事问题 利用 绩效考核 来决定员工
3、去 向。 如何决定哪些员工应该分 流、哪些员工应该留用? 1.绩效考核首先是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检验。 通过绩效考核,检查员工 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用考核的方式来证明员工的业绩, 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而为企业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2.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总是和奖励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绩效优秀的给 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果把绩效考核作为实施对员工激励的一种 手段,就会激发员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争取更大的成绩。 3.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劳动 者在劳动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限制,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界限 中。绩效考核本身就是劳动者相互
4、评价、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相互监 督,也是劳动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 绩效考核的结果会以一种特殊 的力量引导劳动者,使企业得以驾驭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对员 工的使用支配权,从而保证生产经营出成果、创效益。 4.员工的绩效考核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对 提高员工 素质,加强劳动管理,激发劳动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原因 富余人员安置与绩效评估体系的关系 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客观上需要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 系予以 检验、评估 ,而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又有利于进一 步完善富余人员的安置政策,从而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的顺 利开展。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不仅可
5、以检验林场支出的有效 性和富余人员安置政策的合理性,更有利于有关部门以此 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人员安置政策,有利于转变我国国有林 场的管理理念,真正从过去更多地强调“国家”的意志到 更多地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进而有效地避免在富余人员 安置过程中出现的林场管理不作为或道德风险的出现,推 动富余人员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工绩效考核如下: 利用 量表评价 将考核细化等级 以 黄丰桥国有林场 为例 黄丰桥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始建于 1956年 ,经过半个世纪 的艰苦创业 ,林场现有房屋建筑面积 23987平方米 , 全场经营土地面积 15.2万余亩 ,有林地面积 151839 亩 ,立木
6、蓄积量 879705立方米 ,楠竹一万亩 ,约 143万 根 ,森林覆盖率为 90.07%。林场下辖广黄、柏市、 长冲、槽泊、上跪、幽居、严湖、山关营林分场 和林消防队、林业调查设计队、种苗中心等基层 单位。营林分场下设七个生产工区 ,74个护林点 ,全 场干部职工 638人 。 黄 丰 桥 国 有 林 场 绩 效 考 评 组 织 架 构 图 黄丰桥国有林场绩效考评的内容 黄丰桥国有林场利用 量表 评价将考 核细化等级。第一:各股室机关绩 效考核项目及计分。( 具体情况见 表格 ) 林业人力资源 黄丰桥股室 绩效考核表 .xlsx 第二:基层单位考核项目及积分比例 5等:按照满分的 90%-1
7、00%之间评分 ; 4等:按照满分的 80%-90%之间评分; 3等:按照满分的 70%-80%之间评分 ; 2等:按照满分的 60%-70%之间评分; 1等:按照满分的 60%-0%之间评分。 合理划分绩效等级。对绩效等级的划分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 从 1到 5级, A到 E级,或是用具体的文字描述来分级 从“杰出” 到“不满意的”。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 分值区域与文字描述 结合 的方法来对绩效等级进行划分,这样就可以避免上面这种 情况。 5等或“卓越”:员工的绩效表现堪称 楷模 ,总是能够大大超出 预定的绩效标准。 4等或 “ 优秀 ” :员工的绩效表现总是能够超出所预定的绩效标 准。
8、3等或“胜任”:员工的绩效表现总是能满足该职位所预定的绩 效。 2等或“需要改进”:员工的绩效表现偶尔会低于所预定的绩效 标准,需要进行改进。 1等或“不满意” :员工的绩效表现完全不达标,要 纳入分流人 员 。 合理划分绩效等级。 对 需要改进( 2等) 和 不满意( 1等) 的员工进行培 训再教育,然后再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可采用“功 效系数法”进行标准化,其计算公式是: di=Xi Xis (Xih Xis) 40+60 其中 Xi为指标的实际值, Xih为所有样本中该指 标中的最高值, Xis为所有样本中该指标中的最低值, 经过处理的规格化数据居于 40 100之间。对于定性 变量则根据
9、等级程度进行相应的评分,由专家对各 个等级赋值。最后,在进行总体评分时,绩效总得 分 90分以上为优, 80 89分为良好, 70 79分为中 等, 60 69分为合格, 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再确定 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应该分流。 2013年黄丰桥国有林场共有 638人, 5等、 4等、 3等员工留用,共有 399名员工,其中包括在 编大、中专毕业生 123人 ,党员 81人 ,林业高级 工程师 3人 ,林业工程师 20人 ,政工师 1人 ,会计师 2人 ,助理工程师 42人 ,技术员 8人。 2等、 1等员工有 239人纳入再培训的队伍, 通 过功效系数法确定出达标者 120人,不合格的
10、119人,这 119人纳入分流的队伍 2013年黄丰桥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考核结果 考核 不合格 的富余职 工分流安置细则 第一: 尊重职工个人意愿,坚持自愿的原则。 实行一次性分流安置,必须充分尊重职工个人 意愿,由职工个人自愿书面申请与企业解除劳 动合同关系。 第 二: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企业的 分流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分流人 员补助经费计算的方法、标准要统一、公开, 分流人员的名单、补助经费数额必须张榜公布, 加强群众监督。 第 三 : 家住农村,家里有承包耕地、并有住房 的职工或家住城镇,配偶在外单位工作的,有 住房,具备自谋职业条件的职工 优先安排 。 分流安置原则
11、 1、 聘用上岗 :林场改革后,根据工作需要,返聘现有管理岗位人员 44人,签定职工身份置换及安置补偿协议,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 返聘人员不发安置补偿金。如因岗位需要,需增、减管理岗位须经林 场场务会研究决定调整岗位和人员。 2、 林场分流安置 : 为妥善分流安置,林场以现有职工 承包 的农田, 油茶林安置部分农工和林工。直至退休之日起调出其所承包的农田或 油茶林,林场不另行发放安置补偿金。 林场划出部分 适合发展林下 经济的林地 ,建立 相关的股 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所经营的利润,用 于支付股份制公司股东的单位应缴部分养老保险。符合置换身份的干 部职工可采取个人自愿,以安置补偿金入股,直至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国有 林场 改革 员工 分流 安置 问题 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