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观察技能
《浅谈课堂观察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堂观察技能(6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堂观察技能学习周边老师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有感所谓课堂观察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 (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 圾元昂认为, 新老教师在技能上的最大差别就在于 :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1 。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如同其它各项教学技能, 我们可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培训师范生的课堂观察技能, 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一技能2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1、计划性原则 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 有
2、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正如巴斯德所言 :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3 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 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 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2、准确性原则 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里的准确有三层含义 :(1)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不能老盯着眼皮底下的几个学生。 (2)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
3、,不会有多大影响 ;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3)细致分析,不被假象迷惑。表面现象并非都真实可靠,有时学生高喊 懂了 不一定发自内心。教师的观察切不可停留于表面,而应仔细思考,深入底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方可有的放矢。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 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具体而言,课堂观察范围主要有三类 :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
4、的讲课情绪。 故在导入之后, 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 学生反响是否热烈,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负面观察 :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问的反应无动于衷。只有掌握真实的反应,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 不同于学习气氛的整体观察,学生表情应作个体化观察。 这里包括:(1)目光观察: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 ?是心领神会的,还是各自为政、疑虑重重的 ?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真实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 (2)面部表情观察 :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 ;理
5、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 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 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 双眉紧锁,啧有烦言,焦燥不安,左顾右盼 。 (3) 形体动作观察: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以手托腮,或搔首摇头;在理解了一个难点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摇晃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注意观察,不难理解。 3 教学效果观察 在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观察教学效果。主要观察点有 :(1)对提问的反应。提问通常
- 配套说明: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课堂 观察 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