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修订版
《市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修订版(23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市妇幼保健院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保证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以医院等级复评审及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在原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本方案。一、医院宗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医院宗旨:母亲安全,儿童优先质量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 有效、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2、质量目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确保医院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二、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1、积极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职能科室完善对业务部的 考核方案,业务部完善对所辖科室质量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利 用 E-查检按计划进行督导、改进。2、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活动的运行及监管。各质量与安全10管理委员会对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履行职责活动,记录要及时。3、充分发挥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的作用,利用全员参与,自下
3、而上,权责一致的分级质量管理控制方式来进行医疗活动的质量控制。(1)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承担科室日常质量与安全工作运行、指标监测、定期自查和质量改进工作。(2) 各业务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完善本部门的工作制度、诊疗规范、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承担分管各科室业务指导、监督考核 和指标汇总分析工作;承担辖区业务指导、辖区质量指标监测分析工 作。(3) 职能部门:及时修订工作制度、流程、考核标准、完善对业务部的考核方案并实施考核;定期对专业质量进行分析,汇总报至质量管理科;落实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会议决议; 代表各委员会监管业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运行情况,督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查找和指导解决科室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4) 质量管理科:贯彻落实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决议;完善全院通用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报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议、发布;负责按期组织考核,协调处理部门间工作机制, 指导、监督、考核、评价质量与安全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三、医疗保健质量监控实施1、监控范围(1) 关键环节。包括危急重症患者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高危儿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管理、患者交接管理等。(2) 监控部门。各临床、门诊业务科室,重点部门包括急诊科 、手术室、产房/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感染
5、性疾病科等 。(3) 监控重点时段。包括周六、日、节假日,中午、夜间单独值班时,上下班交接班时,就诊者急剧增加时等。监控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点时段的具体管理标准和要求见市妇幼保健院制度汇编和各科室工作手册。2、监控层级(1) 医院质量与安全考核工作组,负责业务部及业务科室质量考核评价工作;(2) 各业务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组,负责本部质量与安全考核工作;(3)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自查工作。3、监控方式与方法对结果质量实行指标监测,包括工作量指标、效率指标和质量指 标;对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实行现场查检监管。(1) 各业务主管部门对确定的监测指标,定期监测、分析,提出改进
6、建议,并将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落实到科室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为促进业务部内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各大部根据各自工作,制定各自的专项考核项目,每月汇总,报至质量管理科,纳入月度科室绩效考核。(2) 现场查检包括科室系统自查、业务部重点查检、主管职能部门监管查检三个层级,通过检查系统或查检表实施。科室每月进行质量自查,对科室的诊疗行为实施查检,查检结果通过召开质量会议研究整改,每月形成科室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业务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每月对所辖科室进行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实施督导查检,提 出指导意见;院质量与安全考核工作组组成部门每月对业务部/科室质量进行监管查检,包括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
7、时段。4、时间安排(1) 考核周期:按自然月进行,现场查检考核由考核承担科室按月不定时进行。(2) 监测指标数据于次月月初收集,院级考核结果次月 3 日前报至质量管理科及分管院领导;质量管理科于次月 15 日前汇总考核结果,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后报绩效管理科,并向全院公示。5、结果运用(1) 考核结果均报送绩效管理科,兑现至科室薪酬分配,并由科室通过再次分配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职能科室对业务部考核结果兑现到部主任/部护士长月度绩效。(2) 根据缺陷项的涉及范围和严重程度,列为全院或科室整改重点,并作为培训计划制订依据。(3) 取得的成效作为医院及科室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的成果。(4) 质量考核结果纳入
8、科室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6、考核权重分配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科室监管考核权重分配科室职能科室考核(50%)业务部考核(50%)总计质量管理科医务科医院感染科药学部医学装备、后勤保障部门诊部护理部合计产科535201051015100100100妇科5551010515100100100儿科53020552510100100100外科54515105515100100100产科535305520100100100妇科54055201510100100100儿科53520105520100100100外科54510105520100100100产科540201010510100100100妇
9、科5401010151010100100100儿科5353051510100100100外科54520510105100100100产科530155151020100100100妇科53030101015100100100产科545305555100100100妇科10107010100100100儿科5351010102010100100100外科53525101555100100100产科53515101520100100100妇科5352015205100100100儿科53051015305100100100外科515552050100100100产科3025201015100/100
10、妇科525302020100100100儿科5353030100100100外科525303010100100100产科530552530100100100妇科525553035100100100儿科52553035100100100外科53525105515100100100产科55010105515100100100妇科5352040100100100儿科5153010201551001001002023 年业务部质量考核权重分配业务部职能科室考核质量管理科医务科保健科医院感染科药学部门诊部护理部合计产科5302015101010100妇科5302015101010100儿科5302015
11、101010100外科54015101515100产科540201025100妇科530201510155100四、监控项目(一)辖区业务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保健科根据各部的工作性质,制定重点环节、项目管理、辖区管理等考核标准,与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和国家绩效考核相关指标有机结合,按月进行质量考核。内容涵盖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管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艾梅乙阻断管理、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心、听力、遗传代谢病)、两癌筛查等。2、监测指标序号监控指标监控方法监控频率控制目标1辖区孕产妇死亡率统计半年8.2/10 万2辖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统计半年90%3辖区婚检率统计半年85%4孕前优
12、生健康检查覆盖率统计半年100%5孕产妇艾梅乙孕早期检测率统计半年92%6HIV 感染孕产妇用药率统计半年监测7HIV 暴露儿童用药率统计半年监测8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统计半年监测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治疗率统计半年监测10辖区 0-6 岁儿童管理率统计半年90%11婴儿死亡率统计半年3.31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统计半年413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率统计半年83%14“两癌”业务人员培训覆盖率统计半年90%15宫颈癌早诊率统计半年90%16乳腺癌早诊率统计半年60%17辖区业务指导卫技人员参与率统计半年100%18辖区保健人员培训覆盖率统计半年100%(二)合理用药管理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3、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73 号)等相关规定。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选用抗菌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案正确,按照分级管理合理使用。(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由药学部对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组织考核,医务科对通过考核的医师按其职称进行处方授权。应 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指定的医师及临 床药师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2)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诊疗过程中落实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样本送检,根据病
14、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综合患者病情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各科室预防性使 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各科室预定指标。2、毒、麻、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我院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建卡建册,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符合率 100%,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开具和处方用量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开具的药品可溯源到患者。药学部门至少每月 1 次对“特殊管理药品”进行检查。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严格按照
1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严格掌握适应症。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方案,需相应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决定。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 3 天的用量。4、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 年版)等相关规定。抗肿瘤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限制使用级须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应专业资质人员使用。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5、严格管理终止妊娠药品、
16、促排卵药品药学部与使用科室备用的终止妊娠药品、促排卵药品要专柜存 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且全院标识统一。药学部负责对处方进行专册登记,每月核对本科室出、入库及使用量,做到帐物相符,各种记 录和凭证保存不得少于 3 年。6、加强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化疗药物管理、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听似、看似、一品多规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标签明显,字迹清楚。符合率 100%。7、各科室急救药品管理符合规范。统一储存位置、逐班交接、专人管理,规范管理,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联合确认各科室的急救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每季度督导各诊疗单元的急救备用药品,对存在问题及时督导整改。8、依法
17、加强药品采购及入库后存储管理,定期对药库、调剂室药品质量抽检,发出药品质量合格率 100%,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9、加强合理用药监管。由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定期对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 查,每月实施处方点评。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督促整改,指导合理用药。并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罚。10、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管理。医师结合病情、遵照说明书慎重选用药物,用药前应告知病人用药风险和用药方法。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及时处理,及时上报,药学部定期分析反馈。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救治,并做好药品
18、留样,并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分析,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发现假、劣药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召回,收集所有原始记录。11、监控指标序号监控指标监控方法监控频率控制目标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20%并逐步降低2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20%并逐步降低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60%并逐步降用率低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40DDDs/每百人天,并逐步降低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50%6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70%7接受
1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90%8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给药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100%9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20%10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 符合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逐步提高11I 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选择合理率统计1 次/月逐步提高12门诊患者注射剂处方占比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逐步降低13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逐步提高14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数据平台提取1 次/月逐步提高15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数据平台提取1 次/半年逐步提高16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
- 配套说明: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幼保健 医疗保健 质量管理 持续 改进 总体方案 修订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