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培训ppt课件
《生产组织培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组织培训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生产组织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八章生产组织本章的主题是:工厂布置 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形式 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与清洁生产 ERP 及5S 简介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一节 工厂布置一、厂址选择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 三、车间布置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一节 工厂布置一、厂址选择 不同的厂址选择,会对企业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企业初建时的投资数额和建设速度。企业建成以后的厂内布置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会对企业建成后的成本费用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一节 工厂布置(一)厂址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现代企业管
2、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一节 工厂布置(二)厂址选择的方法 1损益分歧点分析法。2分等加权法。损益分歧点分析法分等加权法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一节 工厂布置(一)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使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线路尽可能短,减少或避免往返运输,节约运输费用。2要使生产中需用的物料有合理的流向,有密切联系的车间应靠近布置。3最大限度地使用厂区面积,减少不必要空地,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但必须注意防火、采光、卫生等要求。4要考虑到工厂的长远规划,尽量和将来的厂内布置相协调,适当留有余地。5要保证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心健康,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工厂总平面布置现代企业
3、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一.生产过程及其构成(一)生产过程及其特性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投入开始,直到生产出该种产品的全部过程,是按一定客观要求组织起来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总合。(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l 工艺过程。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形状、大小等的过程。如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分为毛坯准备、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各阶段,每个阶段还可分为若干道工序。l 检验过程。对加工的毛坯、零件、成品、原材料等进行的检验活动。l 运输过程。劳动对象在厂内外的运输。l 自然过程。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例如铸件、锻件的自然冷却与时效的过程,油漆的自然干燥过程
4、,食品的发酵过程等。l 储存等待过程。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储存和停放等待(二)工厂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l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进行各项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工序: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基本单位;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按其作用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等。工作地:由一定场地面积、机器设备和辅助工具组成,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活动的地点。l 基本生产过程。对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如机械产品的铸造、机加工和装配等过程。l 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
5、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如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l 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过程。如供应、运输、技术检验等工作。l 附属生产过程。利用工厂的废料进行生产的过程。(三)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1、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紧密衔接、接连不断的。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时间。w 保证和提高生产过程连续性,就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恰当的生产组织形式;w 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在制品数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2、比例性(协调性)。生产过程
6、的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做到相互协调。w 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设计和建设企业时,就要依据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特点、生产规模、协作关系等统筹规划,同时还应在日常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中搞好综合平衡和计划控制。w 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也进一步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三)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3、平行性。包含两种情况:w 组成产品的各个零件同时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生产;w 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同种产品或同种零件同时分散在各个环节生产,使一批零件同时在两道以上工序平行地进行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4、均衡性(节奏性)。企业及其
7、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均匀,不出现时松时紧、先松后紧现象,使设备和工时得到充分利用,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成本。5、适应性。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如机械行业的柔性制造系统。二、工业企业的生产类型l 生产类型的划分:决定企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品种的多少和每种产品的数量;产品的零件数、工序数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工作地与设备数量等。划分生产类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而衡量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是工作地担负工序数目的多少。按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可分为:大量生产。特点是产品品种少,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
8、地专业化程度高。成批生产。品种有若干种,每种产品有一定的产量,工作地专业化的程度随产量的大小而变化。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中批和小批。单件生产。产品品种多,每种产品产量少,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低。生产类型的划分:工 作 地 的 生 产 类 型 工 作 地 担 负 的 工 序 数 目 大量生产 12 大批生产 210 中批生产 1020 小批生产 2040 单件生产 40以上w 生产类型越接近大量、大批生产,越可以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及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组织形式,因此大量大批生产具有劳动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投资大、适应性和灵活性差等缺点。w 单件小批生产则多采用通用设
9、备和工艺装备,因而生产能力利用率低、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复杂等缺点,但它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多变的市场。改变生产类型的途径 积极发展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减少企业承担的产品和零部件种数,增加同种零部件的产量。改进产品设计,加强标准化工作,扩大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的范围。提高工艺工作水平,推行成组技术,以增加零部件的生产批量。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建立柔性制造系统。组织同类型零件集中生产,加强生产计划工作,合理搭配品种,减少同期生产的品种数,扩大批量。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组织是指对构成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
10、的安排,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流程的设计。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方式大体可分为工艺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形式和综合形式。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工艺专业化组织:按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性质来建立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集中有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工。优点:设备利用率较高,对产品品种的变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工艺单一,也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缺点:零件的加工路线较长,协作关系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在制品数量增多,占用流动资金较多。对象专业化组织: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工艺过程
11、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生产单位。优点:产品的运输路线较短,生产周期缩短,流动资金周转较快,车间之间的协作关系少。缺点:对产品品种的适应性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选择方法 产品品种比较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大,产品零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较高,设备类型比较齐全,则按对象专业化组织生产;如果在企业规模不大,生产专业化程度很低,产品品种不够稳定的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则按工艺专业化组织生产。企业也可以将这两种形式综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l 流水线生产组织是对象专业化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劳动分工较细、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一般是指劳动对
12、象按照工艺过程规定的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以统一的生产速度完成各道工序加工任务的连续生产过程。当产品生产批量大、生产稳定,产品的结构和工艺先进,各工序便于分解与合并,工作地专业化程度较高时,才能采用流水线生产。设计流水线,其步骤一般是先确定流水线节拍,组织工序的同期化,再确定工作地数目与选择运输装置等。现代企业管理课件第八章 生产组织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成品验收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产品或零部件等加工对象在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主要有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三种。(一)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
13、整批地转移到后道工序上加工。如果工序间的运输时间忽略不计,则整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式中,零件在第i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零件加工的工序数;零件的批量;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优点:组织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由于一批零件集中加工和运送,可以减少设备调整或停歇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缺点:每个零件都有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因此,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较长。例:已知n=4,t1=10 分,t2 5分钟,t3 15分钟,t4 10分钟,求T 顺:t1t4t2t3例:已知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求T顺:解:T顺4(10+5+15+10)=160(分钟)时间工序40 60
14、120 160 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立即送到后道工序去继续加工。式中,零件在最长的加工工序时间;平行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优点:采用这种方式,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最短。缺点:当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就会出现设备和工人的停工待料现象;当后道工序加工时间大于前道工序时,又会产生零件等待加工的现象。(二)平行移动方式例:已知n=4,t1=10 分,t2 5分钟,t3 15分钟,t4 10分钟,求T 平:t1t3时间工序t4t2T平(1051510)(4-1)15=85(分钟)30 75 85例:已知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求T平:一批零件在
15、一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经加工完的一部分零件转到下道工序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连续地全部加工完该批零件。这种方式中零件具有两种运送方式:当前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前道工序完成后的零件应立即运送到后道工序去加工;当前道工序加工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时,则要等待前道工序完成的零件数量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的零件送到后道工序去加工。式中,同前后工序相比都是较长的工序时间;同前后工序相比都是较短的工序时间;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优点: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克服了平行移动方式的缺点,把设备的停工时间集中起来,便于利用;也克服了顺序移动方式中零件的等
16、待加工和等待运输时间较长的缺点。缺点:生产组织工作较为复杂。(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例:已知n=4,t1=10 分,t2 5分钟,t3 15分钟,t4 10分钟,求T 平顺:t1t4t3工序时间t2T平顺(1051510)(41)(10155)100(分钟)100 160例:已知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求T平顺:二、一批零件工艺周期的计算 企业在选择产品移动方式时,要结合具体生产条件、批量大小、零件的重量、工序时间的长短、车间班组的专业化程度来考虑:l 对批量小、工序时间短、重量比较轻的零件,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l 对批量大、工序时间长、重量较重的零件,宜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组织 培训 ppt 课件
